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加深高校学生对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改善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工业工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企业和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程度,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和上海市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特联合举办上海市第二届“纤科杯”高校学生工业工程优化改善设计大赛🛍️。
本次大赛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宗旨🏌🏼♂️,以工业工程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参赛人员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对象进行分析📌、优化和改善🗺。要求作品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市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杏运娱乐
冠名单位: 上海纤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 “纤科杯”上海市第二届高校学生工程优化设计大赛活动组委会🤰,由杏运工业工程系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组委会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三𓀆、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主要为上海各高校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不限专业👸🏽♕,鼓励理、工、管🤸🏻♀️、文专业学生交叉组建团队参赛,每队2~5人。每队可由1-2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负责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
四、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鼓励在以下两个主题方向选题🧑🏼🤝🧑🏼,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 “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业工程创新
2. 基于工业工程的智慧管理
本着“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的工业工程理念,思考“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以及“智慧生活”等社会热点问题背景下的工业工程创新和工业工程管理问题,以生活、工作中的案例为基础,进行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化💆🏻♂️。
五、大赛流程
1.宣传发动(2015年5月)
各高校按组委会统一部署的要求,制定本校活动方案,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师生参与。选定一位老师作为该校的联系人,把《联系人信息表》于5月30日前发至大赛组委会邮箱:IE_USST@163.com🎅🏼。
2.高校初审初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上旬)
各高校自行组织初赛,选拔作品参加市级复赛🦚。在7月30日前🎵,各高校将参加初赛的《报名表》发至大赛组委会邮箱🙅🏻:IE_USST@163.com。
3. 高校推荐上报作品阶段(2015年9月中旬)
根据初赛评审结果🐪🏌️♀️,各高校推荐并组织项目申报参加市级复赛🤷🏼♂️,上报作品数不超过5项。在9月20日前将《作品申报书》(见附件3)与《作品汇总表》(见附件4)及相关材料电子稿发送到邮箱IE_USST@163.com。
4.作品复审阶段 (2015年10月上旬)
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各高校推荐的作品进行网上评审🦹🏿♀️👦,并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汇总,选拔前10名作品进入决赛➞,并于10月20日前公布决赛名单。
5.决赛阶段(2015年10月下旬)
组委会统一组织现场答辩✝️,由进入决赛的项目组成员进行PPT讲解和作品演示,并现场回答评委专家的提问。评委会评审并确定决赛项目的获奖等级🧕🏼。
对获奖项目与获奖高校进行现场发证与颁奖。
六、大赛要求
1.参加大赛的团队需提交《作品申报书》与其他成果呈现资料。
2.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成果,含各类设计图纸👳🏽♂️、电子文档、程序或实物模型等。
3、进入决赛的团队需在答辩前准备电子演示文档🏌🏽♀️,并提交纸质的《作品申报书》。
七、大赛奖励
本届大赛设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优胜奖各若干项。
八🤢👩🦱、其他
1.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原创作品。一旦发现参赛者存在侵权行为🧑🏿🏭,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资格,由此产生的侵权法律后果及责任全部由参赛者承担🤷♀️。已确认获奖的产品存在侵权行为时,赛事组委会有权取消获奖资格并追回已发放的奖杯和证书。
2. 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拥有最终解释权。
九🧑🏻💼、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杏运
联 系 人🤵🏻♂️:李林 副教授
联系电话🤚🏽:65710380(工作日8:00 – 17:00)
电子邮箱:IE_USST@163.com
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
杏运工业工程系